四大珍宝动物药——熊胆 麝香 牛黄 虎骨

2021-05-06handler2199

四大珍宝动物药——熊胆 麝香 牛黄 虎骨

和西药的化学合成不同,中药原料来源大致分为三类:植物的花叶根茎果、动物的角茸甲骨和部分矿石。其中,有一种名贵珍稀但又不可或缺的药材,那就是动物药材。本文就来说说传统中医四大动物原料药:熊胆、麝香、牛黄、虎骨。

图片

【熊胆】

熊胆被列为“四大珍宝动物药”之首,现存最早的入药记载是唐代《药性论》和《唐本草》。明代《本草纲目》载:“熊胆味苦、性寒、无毒,归肝胆心经,有退热、清心、平肝、利胆、溶石、明目、杀虫之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因功效神奇被称为“救命仙药”“药中黄金”。

  熊胆的“胆”是指胆汁,即将胆汁制成熊胆粉以供药用,广泛用于治疗胆结石、原发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结肠癌等疾病,效果显著,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更是功效独特。除这些常见的病症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熊胆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抗炎、保肝护肝、利胆溶石、降脂降压、镇咳平喘、抗疲劳等多方面的药理功能。事实上,熊胆在治疗熬夜上火、口臭、解酒、恶疮、咽喉肿痛等症状方面也有明显疗效。

  熊胆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德国福克药厂、意大利贝斯迪药厂已有能力生产熊去氧胆酸的人工合成品,但均为售价昂贵进口专利药。相比之下,中医熊胆粉以天然成分无毒副作用,价格更为低廉,这是其独特优势所在。

  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随意猎杀,但《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允许对人工繁殖的二代熊进行合理利用。据媒体报道,我国最大的黑熊养殖企业位于黑龙江牡丹江市,养殖的黑熊约3000头,通过“人工造瘘”的方式吸取胆汁。需要说明的是,在法律上我国人工熊胆尚未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新药批准,但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为熊胆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保障的思路已被许多专家认可。

【麝香】

图片

麝香源于麝科动物,即林麝、马麝或原麝等成熟雄体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分泌物,外有膜袋包裹,干燥后形成香料,古籍、药典对此多有记载。如《说文》中载:“麞,麞如小麋。脐有香。”《本草纲目》载:“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麝香是不可替代的名贵药材与高级香料,《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

  麝香入药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诸多本草药典均将麝香列为诸香之冠、药材珍品。其浓郁的香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具有芳香开窍、镇痛安神、活血化瘀、解毒等作用,是治疗中风、脑炎的速效和特效药。《中国药典》中的433种中成药都含有麝香成分,其中就包括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散、西黄丸、紫雪丹、大活络丹、苏合香丸、六神丸等国宝级中成药。

  麝香分三等:一等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二等为射杀活麝获取,称脐香;三等为死后获取但“不堪入药”。我国原本麝类资源较为丰富,后来急剧减少,关键就在于天然麝香不可替代且只能活取,而麝生性胆小,听觉、嗅觉又很发达,又多在拂晓或黄昏活动,难以近距离接触,要获取麝香只能远距离射杀,因雌雄难辨常被一起射杀,因而导致麝数量急剧减少成为濒危物种。1988年,麝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3年又被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因此,许多名贵中成药因麝香原料匮乏而难以组方,无法解决重症难症用药的实际需要,原卫生部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麝香酮的秘密研制。当时全国各地十多家科研单位与制药企业参与,经过20年的努力,由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与济南中药厂组成的科研小组率先研究成功,并实行批量生产,较好地解决了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与名贵中成药配方的国家级难题。

【牛黄】

图片

牛黄的定义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脏的胆结石,通俗地讲就是牛(黄牛、牦牛、野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多生在10岁以上的老牛病体中,因长在不同部位分别称胆黄、管黄、肝黄。

  牛黄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同样被列为上品。因为是牛的结石,属于牛生病后的病变物,因而不具有普遍性,也就说并不是每头牛都能产生牛黄,患肝胆结石症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因而天然牛黄数量极少而异常珍贵,价格远超黄金。

  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

  现在入药所用的多为人工合成的牛黄,即人为制造的牛胆炎症而形成的结石,其性能、功效与天然牛黄相似,已被广泛应用。

【虎骨】

图片

历史上,虎骨曾为中药材之王,曾是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材之一。1993年5月29日我国正式禁止出售、收购、运输、携带、邮寄虎骨,取消虎骨药用标准。从此,与虎骨有关的所有中药成药停产,虎骨正式退出制药领域。

  关于老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虎骨入药则始自《神农本草经》,其后历朝历代典籍、史书、药方等多有记载。早在汉代就开始用虎骨入方治疗瘟疫疠气,明代《本草纲目》中亦有虎骨一味。在中医看来,虎骨具有固肾益精、强筋健骨、益智延年、舒筋活血、祛风通络、通血脉、强筋健骨等特殊功效,且不同部位可治不同症状。

  如“止惊悸,疗恶疮鼠瘘,头骨尤良”;“虎骨通可用,凡治惊痫,温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治手足诸风,当用胫骨;腰背诸风,当用脊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虎骨有消炎、止痛、镇静、修复骨质、增强骨骼的作用。除了虎骨,其他部位都有药用功能。虎肉可补脾胃益壮骨,可治脾胃虚弱、恶心呕吐、疟疾等,虎鞭则可暖肾壮阳、益精补髓;虎胆可治小儿惊痫、疳痢及跌打损伤等。说老虎浑身是宝并不夸张。

  天然虎骨已被禁止入药,但我国从1990年就开始研制人工虎骨和人工虎骨粉,在药理、毒理及安全性上与天然虎骨基本一致,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镇痛方面也有相同疗效。

动物入药是中国千年传统,也是中药精华所在,除了上述四大动物名药,鹿茸、蛤蚧、犀角、豹骨、燕窝等也属于名贵药材。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应当和谐共生。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传承、发展中医药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珍稀动物资源。

 

图文来源:中华中医网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关于我们

0692-4116799

欢迎来电咨询